资料图片
【追思】
2017年2月12日15时,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任新民因病逝世,享年102岁。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弹的研制工作,并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首颗试验卫星通信、首颗实用卫星通信、首颗气象卫星等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任新民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航天四老”。
有人说,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和实施。他自己却谦虚地表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因一封电报与航天结缘
1948年9月,美国布法罗大学第一次聘任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为讲师,他就是任新民。执教还不到一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任新民毅然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辗转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不久,任新民就成为当时陈赓领导的南京军区科学研究室的研究员。195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要他赶去北京。原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将成立,急需一批专家。陈赓接见了他,希望他能够参与学院的成立工作。
“我在美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并非导弹、火箭。”尽管任新民颇感意外,但他还是决定服从上级的安排,“就这样,一封电报让我和航天结缘。”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后,任新民被任命为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固体火箭课程。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发展火箭、原子弹等新兴技术,并于当年10月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作为该机构的组建负责人,钱学森将任新民纳入麾下,担任总体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等职。
从此,任新民的一生便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零做起研制导弹
任新民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测绘仿制。
谁知在导弹研制的冲刺阶段,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我国的导弹是被逼出来的。”任新民清楚地记得,1960年11月5日,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液体火箭发动机被称为导弹的“心脏”,是导弹关键技术之一。当时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的任新民和同事们先后克服了材料、工艺、设备及推进剂等方面的重重困难,最终掌握了P-2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然而,向尖端技术进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中近程弹道导弹“东风二号”的试飞遭遇失败。作为总设计师,任新民在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同事们迅速展开了紧张的故障分析。1964年6月29日,经过改进的中近程导弹再次进行试飞并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我国开始独立研制导弹的标志。
此后,任新民又马不停蹄地转入“东风三号”“东风四号”等全新型号的研制、实施工作之中。
把“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在次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型号的负责人。
1970年4月初,任新民与钱学森乘专机从发射场飞抵北京,向周恩来作发射前的最后汇报。根据“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的指示,他们满怀信心,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4月24日,“长征一号”从酒泉发射场腾空而起,把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苍穹,一时举国欢腾,世界瞩目。这表明中国掌握了研制多级运载火箭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由此揭开。
当年“五一”,任新民与钱学森等研制功臣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称赞为“了不起的放卫星人”。
做中国航天“助推器”
时间推进到1975年。这一年,60岁的任新民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专门负责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
20世纪70年代,国家制定了当时航天事业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三抓”),即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液体弹道导弹、从水下发射固体战略导弹、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成功将“东方红二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意味着“三抓”任务顺利完成,成为我国卫星通信工程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下一步打算干什么?”有媒体记者这样问道。显然,当时的中国航天人面临着航天事业何去何从的问题。
“从那以后,我开始考虑一些战略问题。”任新民深知,如果没有大工程带动,航天事业的下一步很难发展,人才培养也会面临问题——而从世界潮流来看,发展载人航天是大势所趋。
1992年9月21日,《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得到中央批准。至此,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并于当年开始实施。任新民参加了载人飞船的全部立项论证工作,并担任方案评审组组长。
1999年11月20日,任新民赶赴酒泉,为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出航送行……2003年10月15日,88岁高龄的他再赴酒泉,目送“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他像与自己相伴了大半生的火箭助推器一样,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在国庆50周年前夕举行的“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上,任新民获得了功勋奖章。
“我几乎是看着中国航天事业成长起来的,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想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任新民用自己传奇的一生,生动地践行着这样的承诺。
据悉,任新民的送别仪式将于2月16日上午10时整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告别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