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梁上君子”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有个叫陈寔的人家中来了小偷,小偷躲在梁上伺机偷窃。陈寔知道家中来了小偷,但没有径直去抓他,而是把自己的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梁上君子听罢,羞愧难当,从梁上下来向陈寔赔罪。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陈寔的后人,生活在明代,他叫陈玑,字天仪,今河南源汇人。嘉靖二年(1523),陈玑考中进士,先后做过任县知县、汉中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等。
父明大义 子严法纪
有一回,陈玑到湖南巡察,素知陈玑执法公正的人都不敢因为私事去拜谒他。当地有个官吏触犯了法律,揣度着留在湖南免不了被处罚,便不远千里来到河南,送重金给陈玑的父亲,请他出面求情。
陈玑的父亲叫陈鸾,字廷瑞。据资料记载,他一生勤勉耕作,注重家教。陈玑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后,他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陈鸾天性淡泊,他不想凭借儿子的权势来谋利,如此只会葬送儿子的前程。对于这位官吏千里送金的行为,陈鸾十分讶异,他不仅拒绝了这笔贿金,而且写信告诉儿子这件事情,嘱咐他一定要秉公处置,不可枉法。最终,陈玑依法处理了这位心怀侥幸的违法官吏。
勤政爱民 廉洁奉公
任县地处华北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任县县志》记载,陈玑于嘉靖八年(1529)担任知县。当时任县大陆泽九河举发,洪水泛滥,三十余村顿成泽国,百姓生计维艰。陈玑目睹百姓的困苦,下定决心治水。他督工疏浚穆家口河(今北澧河),使大陆泽之水得以下泄。陈玑在任县政绩突出,百姓十分爱戴他。后来任县百姓用“玑镛再来天开眼”的歌谣表示对陈玑和他的后任官员李镛的赞扬和怀念。
因为为官清廉,陈玑曾担任管理临清运河钞关的官员。临清运河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督理漕运税收的机构,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明朝中前期,临清运河钞关年收税银达四万多两,万历年间达八万三千多两,多于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明朝为防止户部差官与地方官员相处日久通同舞弊,特别制定了每年更换主要负责官员的举措。陈玑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做到了“千金经手过,钱不沾一文”。
厚重家风 垂训后人
陈玑不仅洁身自好,也注重教育家人传承优良家风。陈玑为族人留下了九千多字的《风宪里陈氏族训》,从“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女、敦宗族、正婚嫁、亲师友、敬尊长、肃家风、求学问、勤职业、节财用”等方面对族人言行予以规范,时至今日,重温陈氏族训,仍然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陈玑训诫族人要厉行节俭,比如举办婚礼时,迎亲不用鼓乐仪仗,一切从简。他嘱咐族人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说:“若养而不教,教不以正,甚至姑息为爱宠,成骄惰,日甚一日,不可救药矣!”如果对子女只是养活但不教育,或者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乃至溺爱,这样只会让子女变成骄横懒惰的人。陈玑还训诫族人,当官不可当祸国殃民的官,而要当解民倒悬的官,否则祖宗的清誉都会受到玷辱。他要求族人从今以后,前后相承,延续不断,永远为戒。
恪守族训、注重教育的陈氏家族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考中进士、举人八十余人。陈氏家族在外任官的有不少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如陈玑第十一世孙陈伟勋,为官二十余年,清正廉洁,百姓为他建碑立祠,称他为“青天”。